为了改善薄膜太阳电池表面抗反射特性,提高其对光的吸收率,在玻璃基体上制备了一种新的微纳抗反射结构,即微半球孔阵列,其周期约为10μm、深度约5μm。测试了微半球孔阵列结构的光学特性,得到这种结构的平均反射率约为1.7%,同平板无结构的玻璃相比,平均反射率降低了约6%。由测试结果可知,微半球孔阵列结构的抗反射性能得到改善,增强了薄膜太阳电池对光的捕获能力。采用紫外光刻、离子束刻蚀与湿法刻蚀相结合的工艺,整个制备工艺较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大面积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1AA050518)
陈思乡,易新建,曾延安,陈四海;亚波长浮雕结构的红外抗反射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0年06期
何苗,易新建,程祖海,刘鲁勤,王英瑞;凹型Si微透镜阵列的制作[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1期
徐启远;刘正堂;李阳平;闫峰;;蓝宝石衬底上二维亚波长增透结构的设计分析[J];微细加工技术;2007年06期
张淼;刘正堂;李阳平;郑倩;刘辉;;锗衬底上锥形二维亚波长结构的制备[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武倩;刘正堂;李阳平;徐启远;;ZnS衬底上二维亚波长结构抗反射表面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线期
叶鑫;基于模板法的亚波长微结构的制备与减反射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黄春阳;三维电场矢量微波光子检测器集成天线的设计与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沈杰;有机聚合物电光波导调制器的结构设计与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刘瑞宏;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亚波长抗反射结构的工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张丽娟;透射光谱法测量光栅参数的研究与全抗反射膜的设计[D];四川大学;2005年
杨健;二元光学元件矢量衍射设计与并行直写制作[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刘华东;M-Z型聚合物电光调制器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何辰飞;纳米波导管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任新娜;基于渐变折射率媒质的非对称Y分支光波导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吴达成;刘馨;;我国薄膜太阳电池产业发展概况[J];新材料产业;2011年03期
刘春娜;;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进展及市场前景[J];电源技术;2012年12期
贾旭平;;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发出“即剥即贴”型薄膜太阳电池[J];电源技术;2013年03期
励旭东,许颖,李维刚,姬成周,李仲明,马本堃;颗粒硅带上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励旭东,许颖,李维刚,姬成周,李仲明,马本堃;低纯度颗粒硅带上硅薄膜太阳电池[J];太阳能学报;2002年03期
王宏杰;程化;王玲丽;万从尚;戴嘉骏;吕福云;;薄膜太阳电池导电膜激光精密切割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7年02期
孟凡英;;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研究发展现状[J];新材料产业;2008年10期
侯艳丽;;薄膜太阳电池时代“渐行渐近”[J];阳光能源;2008年06期
李微;刘兴江;赵彦民;杨立;冯金晖;李巍;闫礼;乔在祥;;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的研发现状及产业化进展[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许颖;励旭东;李维刚;李仲明;于元;;颗粒硅带上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李维刚;励旭东;许颖;姬成周;;低纯度颗粒硅带上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叶晓军;郝国强;李志刚;郑天航;李红波;陈鸣波;;薄膜太阳电池空间应用前景分析[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孙云;;薄膜太阳电池发展概况[A];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冯良桓;蔡亚平;张静全;武莉莉;黎兵;李卫;雷智;蔡伟;郑家贵;;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和产业化进展[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杨冠军;李成新;李长久;;环境友好的新型高效薄膜太阳电池技术[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段启亮;王海燕;杨仕娥;卢景霄;陈永生;;一种增强薄膜太阳电池中硅膜的光吸收的新方法[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郝延明;蔡宏琨;周严;林波;张德贤;林列;;温度交变环境对薄膜太阳电池相关层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许颖;励旭东;罗欣莲;王文静;于民;李仲明;;非硅衬底上转换效率10%的硅薄膜太阳电池[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记者 周益臻;铜铟硫薄膜太阳电池研制成功[N];广东科技报;2005年
记者 古良驹;以情招商 20亿元项目落户东坡区[N];眉山日报;2011年
格尔;我国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创纪录[N];中国电力报;2004年
北京北仪创新真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陶梦;夯实光伏和真空两个产业发展平台[N];中国电子报;2010年
本报记者陈敬农 通讯员程艳;戴松元:风雨过后见“阳光”[N];科技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李阳丹;泰阳光电25%股权500万挂牌[N];中国证券报;2010年
中科招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执行副总裁 谢勇;新产业应加快与资本市场对接进程[N];中国企业报;2010年
廖华;薄膜太阳电池及其陶瓷硅衬底材料的制备和电子辐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励旭东;低成本衬底上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李志强;新型纳米结构材料制备及其在薄膜太阳电池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葛杰;铜锌锡硫薄膜太阳电池相关材料与器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于化丛;氢化纳米硅(na-Si:H)薄膜太阳电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
柳效辉;新型化合物黄铜矿(CIGSS)光伏特性及其在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罗培青;HWCVD制备硼掺杂氢化纳米硅及银纳米粒子增强硅薄膜太阳电池光谱响应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李静雷;薄膜太阳电池的吸收层与纳米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朱向健;非/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衰退及稳定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江民林;硫化镉薄膜的制备及其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上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任驹;有机给体—受体型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赵明利;微晶硅(μc-Si:H)薄膜太阳电池的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09年
任青华;金属等离激元调节半导体薄膜太阳电池的光电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6up